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项目颁奖。中国科学院共有47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科大南京学院导师团队两项成果荣获奖励:“中国土系志与高精度土壤信息网格构建及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泛大陆关键转折期生物与环境演化”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土系志与高精度土壤信息网格构建及应用
该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为国科大南京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张甘霖。项目首次建立了我国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实现了土壤基层分类从定性向定量的突破;鉴别了我国典型土系4351个,出版了1760万字的《中国土系志》,成为国际上信息记录最为全面的国家级土壤基层分类档案;制定了土壤调查系列国家标准,支撑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关键标准规范编制。
创建了中国土壤光谱库,参与创建全球土壤光谱库,提出了地理环境-光谱特征自适应匹配的土壤光谱预测新方法;研发了具有高检测精度的便携式与车载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光谱检测仪;发明了基于地表动态反馈的土壤遥感监测方法,为土壤调查与更新制图提供了关键支撑。
发明了土壤三维空间变异刻画与环境协变量优选新算法,研发了知识驱动的高精度数字土壤制图模型,首次构建了我国90m分辨率高精度国家土壤信息网格,开发了土壤数据综合服务系统并实现了一站式数据共享服务,累计提供数据服务11.4TB。
项目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土壤资源调查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泛大陆关键转折期生物与环境演化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沈树忠领衔,国科大南京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华、张以春等联合完成。
项目组依托特提斯区域丰富的地层和化石材料,通过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大数据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取得三方面突出进展:一是建立了晚古生代高分辨率地层框架,为卡定泛大陆关键转折期生物和环境演变和重大事件发生的过程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标尺,其中二叠纪时间框架被纳入《国际年代地层表》;二是通过大数据、自主开发人工智能算法等,重建了全球第一条高分辨率的3亿多年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曲线,精细刻画了晚古生代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过程;三是发现重大事件发生期间有明显的碳循环波动、快速升温、海洋缺氧、酸化等一系列地球化学指标的异常,从而揭示与泛大陆聚合和裂解相关的大规模岩浆和火山活动是造成当时全球气候剧变、海陆环境恶化和生物剧变的原因。
项目成果分别发表在《科学》(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地质学》(Geology)、《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国际国内知名刊物上。其中两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技进展新闻”等,部分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遴选为“中国科学家具有影响力的部分工作”,相关内容被编入美国大学生物学教材。项目组成员还获得国际地层委员会个人金奖(ICS Medal),欧洲地球化学协会豪特曼斯奖、何梁何利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李四光地质科技奖、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优秀青年以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