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学院首页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明德讲堂 | 首席科学家甘为群研究员为国科大南京学院师生作讲座,讲述“夸父一号”如何逐日

    发布日期:2022-10-28

    10月2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夸父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甘为群如期走进国科大南京学院,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夸父逐日——走近“夸父一号”》的讲座。讲座由中科院南京分院副院长华伟主持。

    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搭载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的“夸父一号”卫星于10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作为该卫星工程的首席科学家,甘为群研究员向大家深入介绍了项目背景、发展阶段、核心科学问题和科学目标、卫星组成、卫星在轨状态及科学应用系统、卫星发射后在轨测试等“夸父一号”的各主要环节,阐明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对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甘为群研究员首先对“夸父一号”的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人类的关系独一无二,是目前人类可观测表面详细结构的唯一恒星样本,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影响。ASO-S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于2017年底正式批复工程立项的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

    甘为群研究员介绍,太阳活动有为期11年的周期,本周期开始于2020年下半年。今年是太阳活动上升的早期阶段,太阳活动极大期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上半年出现,届时将有剧烈爆发活动。ASO-S将利用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的契机,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开展观测。“一磁”即太阳磁场,“两暴”即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

    甘为群研究员紧接着对“夸父一号”的载荷构成进行了解读。ASO-S上的三台载荷: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硬X射线成像仪(HXI)和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分别用于观测“一磁”和“两暴”。ASO-S将首次在近地轨道上同时观测全日面矢量磁场、耀斑非热辐射像谱、以及日冕物质抛射的近日面传播,研究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起源、演化和彼此关联,研究太阳爆发能量的传输机制及动力学特征,并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空间灾害性天气预警提供支持。“夸父一号”升空后,随即卫星和各单机按计划完成开机程序,并进入4至6个月的在轨测试。卫星交付、进入工作模式后,相关数据会及时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空间天气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实时免费开放,实现科研产出计划的“三横三纵”。为ASO-S项目团队、国内太阳物理工作者和全球太阳物理工作者提供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力争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在ASO-S项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甘为群研究员在报告中回顾了我国人造卫星和空间探测卫星的发展历程,特别提到了原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和其研究员、原国家天文台台长艾国祥院士、原南京大学天文系系主任方成院士等老领导、老科学家在空间探测卫星发展的各个阶段提出的开创性理念和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和大家分享了在卫星研制过程中,科研团队在院领导和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精诚合作,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在各阶段如期完成项目任务,并实现了数据处理软件到位、数据分析软件到位、科学准备课题到位、数据使用培训宣传到位、国际合作到位等“5个到位”。


    同学们对“夸父一号”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讲座互动环节,大家纷纷举手提问。甘为群研究员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和科研经历,解答了同学们在生活和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科研之路,因求实求新而饱含艰辛,因精益求精而充满挑战,作为首席科学家,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同学们在科研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坚守初心,传承科学精神。


    同学感悟

    甘老师用11年的时间,筹划实施着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未知的项目,必然会有各种阻挠,面对的压力也不仅仅是日程的逼近,还有自己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与不安。从甘老师的言语之中,我体会到面对这些困难最需要的是责任感与使命感。科研人员在技术上的攻关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多方的合作和协调来实现的。由此,我想到,当我们遇到了棘手的困难和技术上的难关时,也不应该忘记各位同僚的支持与拥护,这使得我们拥有必须去完成它的理由——如果这项任务只有我们能完成,那我们就没有理由去推辞和逃避。我认为这种舍我其谁、勇攀高峰的精神是我们研究生最应当学习的科学精神的内核之一。

    ——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2022级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生张昊仁

    虽然自己先前对天文了解不多,但此次讲座,甘老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向我们介绍了“夸父一号”,也耐心地为同学们的积极提问解答疑惑。一直觉得科学家距离自己很遥远,而当自己与他们如此近距离接触时,又觉得如此亲近,也许是他们的平易近人,也许是他们为科学、为人类发展进程的拳拳之心让我们这一辈学子深深感动。科研是艰苦的,希望我们这一辈能担当好这一接力棒,祝愿“夸父”能助力中国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学研究跃上新的台阶!

    ——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2022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生孙彩云

    今天有幸聆听了“夸父一号”首席科学家甘为群研究员为我们介绍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门卫星——“夸父一号”。这颗以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夸父命名的卫星,于今年10月9日成功发射,正在将夸父逐日的神话变为现实。前后11年的研究时间,我深刻感受到了“夸父一号”诞生的不易,也对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研究员们心生敬畏。他们创新争先,自立自强;他们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他们矢志践行科技报国的初心,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科大-南信大2022级联培硕士生别亚男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对“夸父一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对同学们今后的科研学习起到很大的引导与帮助。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曲折的,但这并不能阻挡科学家们探索未知领域的脚步。愿同学们以榜样为引领,在各自的科研道路上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