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的维度》
作者:李小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馆藏地:二楼图书借阅区
索书号:F320/5
本书是李小云教授深耕乡村扶贫领域多年的智慧结晶,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乡村振兴背后的奥秘。跟随他的脚步,我们得以一窥乡村发展的新篇章,感受乡村价值的回归与再造。
在本书中,李小云教授不仅分享了自己在乡村脱贫与振兴的实践案例和独到见解,还深入探讨了建设乡村现代化的实质,即让乡村价值得以回归,并重新铸造一个全新的乡村。他的思考与实践对于我们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乡村与城市关系根本性变化的认知。透过作者深入浅出的文字,与妙趣横生的真实扶贫故事,读者能够深刻领略乡村振兴的紧迫性和可能性。《乡村振兴的维度》既是一次理论的深化,更是对中国乡村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尝试。这部书将为农村发展的决策者、实践者指引未来乡村建设的方向,带来深刻的思考与启迪。让我们跟随李小云教授的脚步,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科学艺术》
作者:(英)希瑟·巴尼特(Heather Barnett)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一楼书吧
索书号:J0/7
从达·芬奇到伊夫·克莱因,从黄筌到丢勒,《科学 艺术》为我们展示了古往今来近40位艺术家、科学家和他们作品的故事,这些伟大的作品共同点亮了艺术与科学这两个领域,展现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重要关系。
从植物学和自然史,到神经学和光学,几乎没有哪个领域没有经过艺术家的检验和描绘。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
“科学与艺术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中国龙纹图鉴》
作者:黄清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馆藏地:一楼书吧
索书号:J522/2
玉器、青铜、陶瓷、织物、建筑、琉璃、珐琅……精选海内外博物馆馆藏珍宝,讲述文物里的中国龙。10段历史时期,10大篇章,120余幅精美大图。赏难得一见的超级国宝,寻踪绵延8000年的龙图腾。
千古神州,龙乃神兽首。本书以几十件具有代表性的馆藏珍宝为媒介,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精美龙纹,追溯几千年来中国龙的诞生、发展与沿袭,深度解读其在部落发展、社会演变、文明交融等各个方面的变迁与脉络,探寻不同形式龙纹所承载的艺术内涵、美学哲思。寻踪绵延8000年的龙图腾,看懂文物上的中国龙。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作者:(美) 许倬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二楼图书借阅区
索书号:K203/35
本书的起因,乃是有一位朋友提出一个问题:“我”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解决的。本书的陈述,从新石器文化开始,结束于帝制皇朝退出历史。这漫长的时距,不下于一万年,乃是概括我们这一个复杂文化共同体演变的过程……在这几千年来,世界第一次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审察自己 的归属和认同,也审察族群归属和认同的原则,应是非常严肃的课题,庶几我们不被狭窄而偏激的族群狂傲挟持,迷失了自己往前走的方向。
——许倬云
许倬云教授以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着“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华夏/中国”这一个复杂的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
本书的结构体例、行文风格,均属于“大历史”的范畴,没有铺陈细节,也没有繁琐的论证,而是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点,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来勾勒出各个时代的面貌,其中多有令人击节的真知灼见,也不时流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深切关怀。

《物理学与文明的脚步》
作者:赵峥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馆藏地:二楼图书借阅区
索书号:O4-49/30
本书源自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峥在各大高校和网络平台开设多年且备受学生好评的“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系列讲座。
本书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贡献为主线,来讲述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思想;以霍金和彭罗斯的贡献为核心,来阐述当代的时空理论,介绍相对论和量子论探究的前沿与最新成果。内容涉及关于量子力学的论战、核物理、恒星演化、黑洞、宇宙学、时间疑义等知识。本书还将物理学的发展融入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介绍了东西方文明的诞生、发展与变革,使读者对物理学与文明的依存关系和相互影响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Remote sensing of lake hydrolog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pattern, drivers and impacts
青藏高原湖泊水文变化规律、驱动因素及影响反馈:从遥感视角》
作者:宋春桥,柯灵红,刘凯,罗双晓,詹鹏飞,范晨雨,程险,黄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馆藏地:二楼图书借阅区
索书号:P343.3/W1
本书旨在利用多种遥感技术全面调查和分析过去几十年青藏高原湖泊水域面积、水位和蓄水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并研究和讨论了青藏高原湖泊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包括降水和蒸发变化,以及加速的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有助于读者更深入了解高海拔湖泊响应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此外,本书还进一步探讨了湖泊快速扩张对水文单元重组及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