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馆:8:00-22:00

我的图书馆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古代风俗图片展

来源: 阅读:

风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是一系列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反映出的文化现象。风俗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巫术、婚丧嫁娶等,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传统风俗,在时间的年轮里,有的风俗习惯,历经演变流传至今,有的却正在被遗忘甚至失传,而今只能在书中才能知悉。

本次展览以王弘力老师《古代风俗百图》一书为底本,挑选书中精美图片,配以王弘力老师的题诗,将古人各具特色的日常生活生动还原。观图品诗,古人的传统风俗承续千年,年关将近,在特别的节日里细细观看别有一番风味。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26日—2025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图书馆一楼大厅


        


跋山涉水轻别离,天涯芳草亦萋迷。只因登程常折柳,桥畔岸边皆秃枝。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隋末无名氏《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此为较早之思行人而折柳之诗。

唐王之涣《送别》云:“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韩翃《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敦煌出土唐代民间曲子抄本《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最初因相思而咏柳,后来送别时折柳以示相思。王翰《凉州词之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折杨柳”者,乃胡笳与笛之曲目名也。其取名折杨柳,当与离人相思有关。